
会议预告:第一届东南亚南亚华文文学学术研讨会
在“双一流”建设与“新文科”建设的契机下,yabo22vip亚博_首页与云南大学“世界华文文学与东南亚南亚文学研究中心”致力于服务东南亚南亚华文文学研究与人才培养,特于2022年5月28-29日在春城昆明举办“第一届东南亚南亚华文文学学术研讨会”。根据疫情防控需要,会议将线上进行。具体议程如下:
5月28日议程
开幕式:yabo22vip亚博_首页王卫东院长致欢迎辞
《世界华文文学论坛》李良主编代表联办单位致辞
第一场 主题发言
主持人:陈芳
评议人:李良
发言人:
1.刘俊(南京大学):黎紫书的“黑暗”书写
2.朱崇科(中山大学):论杜运燮的“南洋”情结及其再现
3.朱文斌(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):海外华文文学史料研究的问题与价值
4.李诠林(福建师范大学):马华作家的重层记忆与双向乡愁——从杜运燮、李永平到黎紫书
5.杨松年(yabo22vip亚博_首页《华文文学研究》讲学名师):文学的传承:治理东南亚华文文学不能忽视的环节
第二场
主持人:朱文斌
评议人:刘俊
发言人:
1.廖冰凌(马来西亚拉曼大学):民间团体与马华文学的发展--以南马文艺研究会为例
2.范军(泰国华侨崇圣大学):冷战时期的文学期刊《七洲洋》与泰华文学的自觉
3.李树枝(马来西亚拉曼大学):论海凡以热带雨林动物寓情于马共游击情事的书写策略与题旨
4.曾维龙(马来西亚拉曼大学):1990年代海外/世界华文文学体系底下的“马华文学”和在地马华文学的回应和对话
5.郭惠芬(厦门大学):《中国与南洋:文学的越界与跨国》导言
6.凌逾(华南师范大学):论朵拉的和合美学
7.李良(《世界华文文学论坛》):华文文学世界里的一座凉亭——文学社群视域下的“小诗磨坊”
8.陈芳(云南大学):东南亚南亚华文文学人才培养的历史与创新——以云南大学华文文学的研究与教学为例
第三场
主持人:廖冰凌
评议人:朱崇科
发言人:
1.辛金顺(马来西亚自由学者):论许云樵《希夷室诗文集》中的“地方”书写
2.南治国(新加坡锡山文艺中心名誉主席):潘受与乔大壮交游考略
3.许德发(马来西亚苏丹依德里斯教育大学):马华左翼文学与思想风气下的五四风度——略论连士升及其散文
4.孙志伟(新加坡新跃社科大学):新加坡华文文学的几幅风景——甘榜、组屋与“黍离之伤”
5.洪丽霁(楚雄师范学院):谈尤今的非虚构旅行书写
6.王炳欣(河北师范大学):“移民性”透视“新加坡性”:新加坡新移民文学探析
7.洪晓(韩山师范学院):《小娘惹》在新加坡和中国的生产、传播和接受
8.袁龙(邵阳学院):新加坡闪小说的寓言化与诗化
第四场
主持人:南治国
评议人:凌逾
发言人:
1.颜敏(惠州学院):1960年代的黄东平
2.贾颖妮(广东金融学院):1950-60年代东马华文文学中的跨族群书写
3.庄园(汕头大学):中国文学史视域下的高行健研究(1991—2021)
4.曹亚明(韩山师范学院):东南亚华文文学学科史系列口述访谈
5.苏永延(厦门大学):二战后马华反法西斯小说叙述的嬗变
6.古大勇,卢铱茗(绍兴文理学院):论马华作家黄锦树小说中的“郁达夫”形象及其意义
7.胡星灿(中山大学):“反抗”鲁迅:论黄锦树的“文学焦虑”
8.米芃璇(昆明学院):马来西亚华人的多重认同——马六甲潮州人的华乐文化
第五场 作家论坛主题:东南亚华文疫情文学观察
主持人:马峰
发言人:
1.袁霓(印尼华文写作者协会主席)
2.潘碧华(马来西亚华文作家协会会长,马来亚大学中文系主任)
3.孙德安(汶莱华文作家协会会长)
4.温晓云(泰国华文作家协会秘书长)
5.陈剑(新加坡华文作家)
6.邹璐(新加坡教育部受邀驻校作家)
7.杨松年(yabo22vip亚博_首页《华文文学研究》讲学名师)
8.李良(《世界华文文学论坛》主编)
第六场 研究生论坛
主持人:王云锦
评议人:赵牧,古大勇
发言人:
1.沈琪(马来亚大学):日月同天光同聚:新冠疫情下的马来西亚古诗书写
2.张彦涵(马来亚大学):“两乡经验”下的国家认同——以《南洋散文集》为例
3.杨慧莹(马来亚大学):伦理遮蔽下的同性之爱:论翁弦尉小说《游走与沉溺》中的欺骗主题
4.韦丁华(马来亚大学):从暴力书写到寻常人情——论黎紫书《流俗地》叙事逻辑的文学伦理学意义
5.骆秦(马来亚大学):戴小华女性身份意识研究
6.梁立平(中山大学):从虐狗书写论李永平对普遍人性的透视
7.赵智行(中山大学):转译与抵抗:论旅台马华文学“华”的诗学策略
8.冷继颖(中山大学):“国民性”的跨域流变:从鲁迅到英培安
9.赵薇(南京大学):文化记忆理论视阈下黎紫书小说研究——以《流俗地》为中心
10.袁敏棻(复旦大学):李永平《拉子妇》的人物形象探析
11.高莉娜(陕西师范大学):英雄情结与精神原乡:抗战时期中国“流徙文人”在东南亚
12.赵佳佳(云南大学):从中印佛教造像艺术变迁看佛陀的神化与人间化
5月29日议程
第七场
主持人:苏永延
评议人:李树枝
发言人:
1.魏明宽(马来亚大学):民国文人对槟榔屿华族宗教的印象:以游记为主要材料
2.罗湘婷(马来西亚韩江传媒大学学院):槟城潮籍文学发展概况初探——兼谈陈政欣的潮州书写
3.庄薏洁(盐城师范学院):多元族群的出路与尊严:论马来与马英小说跨族书写中的“国民”叙事
4.杨森(广东财经大学):生态殖民与现代性的反思——新马华文文学的灾害书写
5.王迪(世界联合学院):知识分子的精神书写与重构——《灵/性签》后现代的散文书写
6.赵牧(广西大学):混杂的认同与内在的区隔——论马华作家丘士珍《峇峇与娘惹》中的土客矛盾
7.王云锦(云南大学):20世纪以来泰国文学作品中的华人形象嬗变研究
第八场
主持人:郭惠芬
评议人:颜敏
发言人:
1.林雪莹,张家钱(印尼建国大学):浅谈以华人生活为主角的印尼电影人物形象分析
2.杨春(《中华女子学院学报》):东南亚华文女性文学研究
3.刘征(宁夏医科大学):“南洋风景”与“恋地情结”的纠葛 ——以马华女作家邡眉散文集《一树花开》为中心
4.林欣妍,郑丽霞(集美大学师范学院):“画画里有我的文学,文学里有我的绘画”——浅析朵拉散文和水墨画关系
5.涂文晖(华侨大学):20世纪六七十年代越华圣诞散文的写作伦理
6.马峰(云南大学):温志良:“现代中国女作家”的越南先驱
小组汇报:(1)李良;(2)刘俊;(3)朱崇科;(4)凌逾;
(5)马峰;(6)赵牧、古大勇;(7)李树枝;(8)颜敏
大会总结:杨松年